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

王虎学 前线理论圈 2022-07-09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走过的路,不忘出发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都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并领会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百年来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相得益彰的内在关系,更加自觉地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汲取理论智慧和思想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极端严峻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年5月13日,车辆行驶在福银高速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境内路段(无人机照片)。2011年,福银高速(福州至银川)全线贯通。福银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一条承东启西、贯通东南至西北的运输大动脉。一边是东海之滨的八闽大地,一边是六盘山、贺兰山两山相望的西海固,为这份“山海情”注入了新活力。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陷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之中。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努力却先后均以失败而告终。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大历史任务作出正确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中指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在各种思潮和力量的角逐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干革命、搞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维和存在相结合。
这个历史进程也是不断进行反思与批判、总结经验与教训的思想进程。实际上,在早期革命实践中,党内一度存在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倾向曾使革命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
因此,毛泽东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也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在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中充分迸发,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有前途”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坚决斗争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一个阶级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越是比较低……它就越是与进步相联系,越是有前途。”在中国,这个“有前途的阶级”迅速组成先进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与革命理论为指导,把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
只有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阶级性才能适应并满足革命的需要。在一次次的反抗和斗争中,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整个神州大地,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一穷二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毛泽东从经济、政治、国防、民族、外交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需要辩证对待的“十大关系”,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基本情况出发,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正确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角度确立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总体上来看,在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后来改革开放的胜利推进,积累了重要的思想条件、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宝贵经验。

遵义会议会址旁的刺槐树枝繁叶茂(2021年5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创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次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顺应时代要求、总结历史经验、实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奥秘所在。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和基本精神,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历史伟业取得重大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本质要求的不断坚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并发展,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经济体系、政治组织架构、人民内部矛盾与利益分配方式都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同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面对国内复杂严峻的任务和国外风云突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时代考验面前、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面前,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直面发展难题,突围发展困境,借鉴国内外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的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然。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强调我们的发展决不是也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
科学发展观在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力量转化为发展中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从方法论上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021年5月8日,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村民在管护石漠化地里的桑树(无人机照片)。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石漠化地里栽植桑树。栽桑使石漠化土地的基岩裸露度不断下降,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新华社发 杨敏 摄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领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充分总结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和首要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保障无产阶级先进性、凝聚无产阶级战斗力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直面长期执政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总结治党管党的成功经验,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初心使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并基于此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主法治日益健全、思想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国防建设开创新局、大国外交昂首前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已经厚积薄发。
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积极融入全球治理,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以有效的举措和实际行动为实现人类的解放提供着中国方案,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者:王虎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1年第5期,原标题“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责任编辑:申洁

版式: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